偃旗仆鼓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yǎn  qí  pú  gǔ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ower one 's banners and muffle one 's drums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“偃旗仆鼓”的成语拼音为:yǎn  qí  pú  gǔ,注音:ㄧㄢˇ ㄑㄧˊ ㄆㄨˊ ㄍㄨˇ,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比喻停止斗争等,年代:古代成语,出处:宋·苏洵《权书·法制》:“偃旗仆鼓,寂若无气,严戢兵士,敢哗者斩。”,基本解释: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,不让敌人觉察。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。同“偃旗息鼓”。,例句:明代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这回袁术得了官,坐马策鞍,挺身舞刀,摇尾乞怜,雄踞一方,威名扬州。筹画怀谋,客从东南,偃旗仆鼓,听候调遣。”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拼音 | yǎn  qí  pú  gǔ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注音 | ㄧㄢˇ ㄑㄧˊ ㄆㄨˊ ㄍㄨˇ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词性 | 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比喻停止斗争等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英文 | lower one 's banners and muffle one 's drums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年代 | 古代成语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解释 | 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,不让敌人觉察。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。同“偃旗息鼓”。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出处 | 宋·苏洵《权书·法制》:“偃旗仆鼓,寂若无气,严戢兵士,敢哗者斩。”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例句 | 明代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这回袁术得了官,坐马策鞍,挺身舞刀,摇尾乞怜,雄踞一方,威名扬州。筹画怀谋,客从东南,偃旗仆鼓,听候调遣。”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补充纠错